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本奖项是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创新奖子奖项,旨在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奖励他们为国内细胞生物学发展带来的新鲜活力和作出的贡献。2018年起,改为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2人。

奖励:
  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国学术大会上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20,000元/人),未获奖的入围者颁发奖金(3,000元/人)。获奖者和入围者均减免大会注册费,并在大会专题分会场作学术报告。

参选对象:
  用于表彰年轻PI,在国内工作,领导独立实验室不满8年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奖励他们为国内细胞生物学发展带来的新鲜活力和作出的贡献。其主要获奖工作在国内完成。男性候选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女性候选人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入围者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创新性的成就和作出突出贡献;
  (2)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的、创造性的成果和作出贡献,并有显著应用成效;
  (3)在细胞生物学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参选方式:
  由当届理事推荐,每位理事可推荐2位候选人。候选人在线申请(申报网址:http://www.cscb.org.cn/awardreport/,需填写推荐理事会员号)。学会连续两年内的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如2021年中国科协开展评选“中国青年科技奖”,即学会2020和2021年的青年科学奖获奖者),年龄符合中国科协“中国青年科技奖”要求的,默认作为学会拟推荐“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之一。

参选资料:
  候选人需在线提交以下资料:
  1. 中国细胞生物学青年科学家奖推荐表一份;
  2. 个人简历(300-500字);
  3. 有关附件材料一份(电子版)。包括:
  (1)主要科技成果目录;
  (2)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专著(论文限3篇、专著限1本);
  (3)技术鉴定证书及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4)技术应用证明材料;
  (5)获得表彰奖励证明材料;
  (6)其他成就和贡献证明材料。

评选方式:
  由青年工作委员会负责第一轮评选,从中遴选出5位候选者,奖励工作委员会进行第二轮评选,确定2名最终获奖者。由得票超过半数的前2位候选人当选;若仅1人过半数,则另1人空缺;若无人过半数,则在得票数较多的候选人中由奖励工作委员会确定再次投票的候选人选,得票过半数者的前2位候选人当选,未获奖另3人入围该奖项。

历届获奖者名单

获奖者
奖励金额:20,000元人民币

...
白凡 研究员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8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实验室致力于创新和应用单细胞技术,探索生物医学前沿交叉领域:1)在循环肿瘤细胞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范围第一个报道单个CTC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PNAS, 2013; Genome Research, 2017; CCR, 2019),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发展激光显微切割结合微量细胞测序技术,深入研究了肝癌的各种肝内转移病灶的异质性(Gastroenterology, 2016),揭示混合型肝癌形成机制(Cancer Cell, 2019, 细胞出版社2019中国年度论文)。深入研究了尿路上皮癌多病灶间的克隆演化关系(European Urology, 2017),首次发现形态正常尿路上皮组织存在大量突变和克隆扩增(Science, 2020);3)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及免疫分型技术,揭示了儿童炎症性肠病的关键致病机制和治疗靶标(Cell, 2019, 中国临床医学十大进展),揭示了儿童胆道闭锁的关键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Cell, 2020)。
白凡研究员将于2021年4月14日14:30-14:50于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欢悦厅C作大会分会场(S05)报告。
...
苏士成 研究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癌研究中心主任、乳腺肿瘤医学部副主任、中山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兴趣是炎症微环境和肿瘤免疫以及免疫相关疾病关系。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Cell(2篇), Nature, Nature Immunology,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Cancer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青年专项、国家自然重点、优秀青年等项目。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奖”、科技部首届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优秀青年科学家”等奖项。改良保乳保腋窝的乳腺癌精准手术,被授予共青团中央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广州市实力中青年医生”、“羊城青年好医生”等称号。推动外科学和免疫学的融合式教学改革,获得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普外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指导学生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唯一指导老师)。
苏士成研究员将于2021年4月14日14:30-14:50于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欢悦厅B作大会分会场(S04)报告。

入围者
奖励金额:3,000元人民币

...
柴人杰 教授 东南大学
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Baylor大学,2009年至2013年于Stanford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年8月开始在东南大学生科院任教授,现任东南大学生科院教授,副院长,支部书记。申请人长期致力于听觉神经元和内耳毛细胞的再生和保护的研究,相关工作发表在Cell, Nat Commu等高水平学术期刊,近5年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含共同)66篇(总影响因子393.5,其中IF>20分2篇,IF 10-20分8篇,IF 8-10分4篇);作为主编出版2本中文一本英文专著,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学术奖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中国细胞生物学会青委会委员,American Journal of Stem Cells执行主编等学术兼职;作为大会主席或听觉分论坛主席也主持了8次全国性听觉学术会议。先后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973计划和中科院器官重建与制造A类先导专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
柴人杰研究员将于2021年4月14日14:45-15:00于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欢悦厅A作大会分会场(S03)报告。
...
刘玉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美国耶希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从事血液肿瘤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建立了多种基于染色体大片段缺失的新型肿瘤模型;阐明了染色体17p上多个新的致病基因及其分子机制。以一作和通讯在Nature, Cancer Discovery, Blood等发表多篇SCI论文。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细胞代谢分会委员。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医学与动物细胞专委会主任委员。WLLA第三期学员。
刘玉教授将于2021年4月14日14:30-14:45于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智悦厅作大会分会场(S02)报告。
...
叶海峰 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学院研究员、博导。2012年博士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从事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光遗传学与疾病治疗、智能细胞设计构建与疾病智能诊疗。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Science, Sci Transl Med(2篇封面), Sci Adv(2篇), Nat Biomed Eng, Nat Commu, Proc Natl Acad Sci USA(2篇)等期刊。担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合成生物技术分会委员。
叶海峰研究员将于2021年4月14日14:50-15:05于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欢悦厅B作大会分会场(S04)报告。

(本届奖项由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独家冠名)

获奖者
奖励金额:20,000元人民币

...
秦成峰
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主要从事虫媒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先后以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 Cell Research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应邀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Annual Reviews of Virology等发表特邀综述。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英国医学科学院“牛顿高级学者”等。兼任《npj Vaccines》、《Virologica Sinica》等多份国内外期刊编辑或编委。
...
靳津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同时作为子课题组长,主持/参与两项科技部重大研究专项。于2018年获得了浙江省免疫学会评选的第二届“之江优秀青年学者”奖和畜牧兽医学会评选的“井岗新秀”等奖项;目前担任浙江省生物物理学会理事,浙江省免疫学会动物免疫分会委员。

入围者
奖励金额:3,000元人民币

...
潘磊
博士,研究员三级。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免试就读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后以博士联培方式在美国Stowers研究所完成所有学业,从事遗传学及干细胞研究。2010年获中科院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竞聘为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14年破格晋升研究员。2018年起担任中科院巴斯德研究所肠道微环境与健康组组长,从事免疫遗传学的开拓性研究,重点关注肠道天然免疫环境稳态,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ell host microbe, Nature Microbiology, Cell Stem Cell等期刊。
...
何爱彬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2007年7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表观遗传与心脏疾病研究室主任。现研究方向为发展新技术,从单细胞和全细胞谱系水平理解哺乳动物器官发育与形态发生的基础理论。2018年“拜耳学者奖”和北京大学“绿叶学者”奖等奖励。
...
李咏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首批“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专注于“脂代谢与肿瘤免疫”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12项。以第一/通信作者在Immunity, Ann Rheum Dis, Sci Adv, Nat Commun, Cancer Res等杂志共发表SCI论文27篇。入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被评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35岁以下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免疫代谢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免疫学会代谢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精准医疗与分子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免疫学家协会(AAI)、美国微生物学会(ASM)、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欧洲肿瘤免疫协会(EATI)会员;Frontiers in Immunology副编辑;Cancer Research, Theranostics, Critical Care Medicine, J Hematol Oncol等16个SCI杂志特邀审稿人。

(本届奖项由CST中国公司冠名)

获奖者
奖励金额:20,000元人民币

...
刘颖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HHMI国际研究学者。200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201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同年至美国麻省总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12月入职北京大学,主要从事细胞代谢感应和应激调控的相关研究。
...
郭国骥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浙江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从事单细胞组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率先建立了国产化的高通量单细胞分析平台,并绘制了全球首张哺乳动物细胞图谱。兼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分会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

入围者
奖励金额:3,000元人民币

...
王迪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免疫代谢研究组PI。2003年和2008年分别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在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期间于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训练。现从事免疫代谢学研究,探讨免疫细胞中不同代谢途径及其代谢产物对免疫细胞功能的调控与机制。曾获得中国免疫学青年学者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资助,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导师等。
...
叶凯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9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8年获得荷兰莱顿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研究工作。
...
林爱福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遗传与再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生命系统稳态与保护重点实验室PI,浙江省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从事肿瘤细胞生长分化信号通路的分子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已在Cell, Nature Cell Biology, Molecular Cell, The EMBO Journal,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和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讯及第一作者论文多篇,数次获著名期刊编辑点评及亮点报道。

(本届奖项由CST中国公司冠名)

获奖者
奖励金额:20,000元人民币

...
张龙
浙江大学教授、独立PI。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2008-2013年在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任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Nat Cell Biol, Molecular Cell(2篇), Trends Biochem Sci, Mol Bio Cell, J Biol Chem等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2013年9月全职回国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回国后在肿瘤细胞信号通路、肿瘤外泌体等领域获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Nat Immunol(2篇), Nat Commun(3篇), EMBO J, Cancer Res, Cell Death Differ, J Pathol, J Bone Miner Res和Protein Cell等论文10余篇。论文被广泛引用(Web of Science citation>4000; H index=26)。受邀为包括Nat Commun, J pathol, Cell Rep和Oncogene等杂志审稿。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年获得科技部"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
...
秦骏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2005-2012年于美国贝勒医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任助理教授。2014年回国受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工作聚焦于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细胞可塑性,重点研究组蛋白修饰相关基因在肿瘤“起始”细胞形成、高侵袭性转移及胁迫条件下肿瘤细胞类型转分化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截止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通讯(含共同)作者的研究结果刊登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3篇),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PNAS杂志。入选中组部 “青年千人计划”,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人才项目。

入围者
奖励金额:3,000元人民币

...
裴华东
2002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在中科院微生物所获得博士学位(获院长优秀奖),2007-2012年在Mayo Clinic完成博士后研究(获Eagle Foundation Fellowship)。裴华东博士现任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研究员,是“北京市青年海聚人才计划”资助对象。裴华东主要从事DNA损伤修复应答,基因组不稳定性与肿瘤发生;糖修饰和肿瘤细胞代谢调控研究,以第一作者或资深作者在Nature, Cancer Cell, Molecular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胡颖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百人计划入选人,2009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肿瘤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肿瘤转移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ancer Cell, PNAS, JCI等专业期刊,其中Cancer Cell通讯作者论文被编辑推荐为Featured Artical,并被同期Cancer Cell同行撰文评论。
...
葛欣
同济大学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研究员。2009年12月博士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药理系。现从事肿瘤生物学,肿瘤干细胞等相关研究。曾获得美国ASBMB学生奖励,耶鲁大学James Hudson Brown-Alexander Brown Coxe学者基金等奖项,现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上海分子诊断协会会员。2014年回国后,致力于研究当前c-Myc失活为靶标的肿瘤治疗难题,并以通讯作者身份在Oncogene, JBC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本届奖项由CST中国公司冠名)

获奖者
奖励金额:20,000元人民币

...
颉伟
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年在美国UCLA获得了分子生物学博士及统计学硕士的双学位。在UCSD完成博士后学习后于2013年加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研究员。颉伟致力于研究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染色质重编程以及表观遗传信息的传递、建立和调控,共发表高水平论文30多篇,包括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Science, Cell及其子刊发表论文9篇。曾入选清华大学学术新人,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HHMI国际研究学者。
...
刘光慧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干细胞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抗衰老分会副主任委员,Protein & Cell杂志副主编。近年来在人类衰老、基因编辑和再生医学领域取得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Science, Cell, Cell Stem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Cell Res等刊物发表系列研究论文,授权或申请发明专利16项。

入围者
奖励金额:3,000元人民币

...
钟波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医学研究院教授、免疫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201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从事抗病毒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肿瘤发生与转移分子机理的研究。曾荣获湖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吴瑞奖等奖项与荣誉。现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
赵斌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2009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生物化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从事Hippo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机制、肝肿瘤起始细胞与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以及肝细胞体内基因编辑新技术等方面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英国医学科学院Newton Fellowship资助。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细胞结构与行为分会理事、Nature Genetics, Developmental Cell等杂志审稿人。
...
徐平龙
1998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在UCSF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担任UCSF研究助理教授至2013年受聘于浙江大学。实验室采用多学科交叉手段及小鼠与斑马鱼模式动物,致力于阐明抗病毒细胞机制的微环境调控、信号终止机制及新生物学功能,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Cell Biol, Cell Host Microbe, Genes Dev, Mol Cell等权威学术期刊。工作分别在同期Nat Cell Biol和Mol Cell专文评价,两次选为Sci Signal编辑专评。

(本届奖项由CST中国公司冠名)

获奖者
奖励金额:10,000元人民币

...
曾艺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 获得者。1997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2000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获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Howard Hughes医学院著名科学家Roel Nusse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获California Institute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博士后奖学金。2010年10月起任生化与细胞所PI。主要研究乳腺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调控机制,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已在Nature, Cell Stem Cell, Genes & Development, Development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近期的研究发现了乳腺干细胞表面特异标记分子,进而证实乳腺干细胞具有多潜能性,从而结束了乳腺中是否存在“多潜能”干细胞这一争议,在干细胞基础研究中获得重大理论突破,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本届奖项由CST中国公司冠名)